2023交通能源与智能动力大会暨2023先进汽车动力系统国际学术会议在津举行
本站讯(通讯员 刘慧敏 金妮妮)2023年11月10日—12日,中国内燃机学会2023交通能源与智能动力大会、2023先进汽车动力系统国际学术会议在天津举行。大会聚焦“低碳化”和“智能化”主题,从智能动力、燃料与润滑油、混合动力、航空动力、动力总成等方面,交流汽车动力系统的低碳化和智能化技术的最新成果,探讨未来发展方向。
大会邀请了13位国内外知名专家作主旨报告和主题报告,20位专家在5个分会场作邀请报告。大会收到论文181篇,其中中文151篇, 英文30篇,宣读98篇。来自8个国家的400余位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及研究生代表参会。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内燃机学会理事长、天津大学校长金东寒,中国内燃机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树生,中国内燃机学会内燃动力智能技术分会主任委员、天津大学英才教授谢辉,中国内燃机学会燃料与润滑油分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航空发动机研究院副院长帅石金教授,中国内燃机学会常务理事、大连理工大学教授隆武强,中国内燃机学会常务理事、大连中车柴油机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毅聪等出席会议。金东寒致开幕辞。
金东寒在开幕式致辞中对此次大会的隆重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内燃机作为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性科技成就,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内燃动力正在与交通能源系统更加紧密地耦合在一起,并和AI、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深层次地融合,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快速推进内燃机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探索内燃动力与交通能源、智能动力等多领域、多维度融合创新路径,持续促进内燃机产品向着更高效、更加清洁、更加智能、更加可靠的方向持续发展,已成为内燃机界的广泛共识。期待与会代表通过交流讨论,提升我国内燃动力与新兴技术的深度融合水平,共同促进内燃动力系统低碳化和智能化关键技术突破。
壳牌(上海)技术中心总经理文海先生代表本次大会11家赞助商致辞。他表示,中国在低碳能源领域的持续增长,对推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具有正面意义,交通与车辆的低碳化和智能化是大势所趋。壳牌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交通能源和智能动力大会,也将顺应这一形势,用先进的技术和能源解决方案应对能源供应安全、环境保护和能源效率的挑战。
开幕式由大会主席、中国内燃机学会内燃机动力智能技术分会主任委员、天津大学教授谢辉主持。开幕式后,大会主席谢辉教授与大会共同主席帅石金教授分别主持上午时段的主旨报告会和主题报告会。
日本上智大学理工学部机械系特聘教授申铁龙、东风商用车技术中心副中心长张衡作了精彩的大会主旨报告。申铁龙教授提出在Real-World场景HEV能源优化问题中,采用交通流偏微分方程及纳什均衡方法,描述单车与交通流的博弈动力学,应对车辆行驶的不确定性。张衡先生介绍了东风商用车技术中心关于智能网联商用车动力总成技术的总体情况、典型案例和发展规划。
在主题报告环节,清华大学王淑娟教授作了“双碳背景下碳捕集技术的机遇与挑战”的报告。她详细阐述了捕集材料低再生能耗、高吸收容量和快速吸收率是发展趋势,并提出吸附材料高选择性、稳定循环性的重要性。壳牌上海技术中心总经理文海先生围绕“燃料与润滑的低碳化实践”主题,分享了交通能源实现零碳的多种路径选择以及不同路径在润滑方面的应对策略。天津环洁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钢工程师作了“船用改性甲醇燃料与单燃料高压缩比点压燃稀薄复合燃烧融合创新技术”的报告。他认为甲醇燃料将助推船舶能源创新,并提出了解决甲醇燃料问题、完善燃料功能的认识。每个报告演讲结束,都有五分钟的答疑环节,专家们和在场的参会人员进行互动,探讨学术问题。
在下午的国际学术会议环节,慕尼黑工业大学机械元件研究所PROF.DR.-ING.K.STAHL教授针对“提高车辆动力系统中电动机的速度在效率和声学性能方面会带来哪些挑战?”这一问题作详细报告,重点讨论高速副轴和行星齿轮配置中可能的NVH现象和效率改进措施。北京汽车研究总院的混动中心动力系统集成专业总师刘欣分享了针对客户感知的驾驶性能集成开发策略,从多维度统筹兼顾不同动力源车型,进一步强化客户感知及拓展用户场景,为用户更好的提供舒适、愉悦、可定制化的美好驾乘体验。萨莱诺大学衍生公司eProInn的首席执行官和创始人Gianfranco Rizzo教授,线上分享了不使用导航系统的情况下增强混合动力汽车下坡再生的预测方法。
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会士Dr.Xubin Song就商用车专用混合动力变速器介绍了目前主流的混合动力系统模块设计,并对所创新的基于DHT的复合齿轮箱作详细介绍。美国韦恩大学教授Marcis Jansons分享了关于内燃机缸内热损失机理的研究成果,采用新型薄膜热电偶和红外热流诊断技术,揭示了燃烧过程中的热流特征。英国拉夫堡大学航空与汽车工程系教授Kambiz Ebrahimi介绍了混合动力汽车在不同工况下的能量管理策略,以及通过建模、仿真和热管理系统优化提高整车效率和经济性的方法。上图中提问问题的参会者是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研二学生张贺达,同时他也是本次大会的学生志愿者,为两名国外专家提供中文翻译服务。
国家乘用车自动变速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徐向阳作了“串并联混合动力传动关键设计参数对传动性能的影响分析”的学术主题,分享介绍了混动变速器的关键设计参数优化方法,给出了串联并联混动传动系统开发设计的指导建议。英飞凌科技(中国)有限公司高级经理Henry Zhang代表德国英飞凌科技公司汽车系统首席科学家Patrick Leteiturier作了关于智能汽车动力系统芯片技术的报告,介绍了动力、制动、转向、电池等系统的电子控制芯片的解决方案现状与趋势。
大会还就“满足未来交通能源与智能动力需要的人才教育培训模式”,举行了圆桌讨论。大会主席谢辉教授和共同主席帅石金教授邀请日本上智大学教授申铁龙、长城汽车动力研究院副院长董团结、《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owertrains》国际期刊主编Dr.Xubin Song、英国伯明翰大学教授徐宏明、北京汽车研究总院的混动中心动力系统集成专业总师刘欣、大连理工大学教授隆武强、天津大学教授梁兴雨等七位专家学者参与了讨论。企业专家提出,鉴于汽车与动力行业的发展形态趋势,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培养内燃动力的专业人才是非常必要的。同时由于电气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迅速,专业人才教育培训体系要改革内涵,扩大外延边界。大学教授们分享了目前正在进行中的人才教育培训教育改革。校企专家共同讨论了满足未来交通能源与智能动力行业需要的人才培养的典型模式。
大会还举行了第二届“内燃动力智能算法挑战赛”。15支来自有名的公司和高校的赛队来到比赛大厅,经过控制算法现场仿真和控制方案答辩分享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面对面切磋与交流。内燃动力智能技术分会秘书长宋康副教授、副主任委员李雁飞博士围绕比赛盛况和各赛队情况,向社会做现场直播解说。本届赛题在去年进气量、进气压力和EGR三回路动态耦合控制的基础上增加了智能网联信息,赛题难度有所增加,评分规则在考虑动力性、经济性的基础上增加了行驶舒适性。各赛队整体水平相比于去年有了显著提升,神经网络、MPC、ADRC、粒子群优化、在线学习等新算法开始在多个赛队中使用。经过预赛和决赛两轮激烈的角逐,最终玉柴-玉柴智控赛队获得金奖,大连理工大学-深藏 BLUE 队和北京理工大学-机魂燃烧室赛队获得银奖,长安汽车-蓝鲸队、柴油机高增压技术重点实验室-高增压动力智控队和潍柴-麒麟战队获得铜奖,天津大学北洋智能本科赛队、吉林师范大学-吉师次优等7个赛队获得优胜奖。
12日晚,大会颁奖晚会在主会场举行。内燃动力智能技术分会秘书长、天津大学副教授宋康作为总主持人,联合4家兄弟分会秘书长共同主持晚会,并对本次大会的整体举办情况作了系统总结。经过评委会遴选,共有20篇论文被评选为本届大会优秀论文,主办方代表为论文作者颁发了奖项,以表彰他们在内燃机低碳化和智能化领域所做的创新性研究工作。
来自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天津大学无人驾驶交叉研究中心的51名师生志愿者参与了本次大会的志愿者工作。内燃机协会副秘书长张丹丹等为志愿者代表们颁奖。
大会主席谢辉和共同主席帅石金共同在闭幕式致辞中,代表大会组委会对各位专家学者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专家学者们相聚津门,为本次大会贡献了宝贵智慧,展现了学术界和工业界同心协力一同推动行业低碳发展的担当作风。希望各位代表继续精诚合作,开拓创新,为实现发动机行业碳中和目标而一起努力,用科学技术进步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本次会议由天津大学和中国内燃机学会主办,内燃动力智能技术分会、燃料与润滑油分会、混合动力技术分会、汽油机气体机分会、航空内燃机分会、“科创中国”发动机碳中和产业科技服务团承办,北京内燃机学会、天津市内燃机学会、上海市内燃机学会、湖北省内燃机学会和大连市内燃机学会协办。大会聚焦“低碳化、智能化”主题,搭建了国内外产学研交流平台,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交流、讨论、切磋,探寻内燃动力行业新技术的发展趋势,探讨产教融合和多学科融通的人才教育培训模式。
大会在中国内燃机学会官方视频号、中国汽车报、科创中国等平台做同步直播,直播观看人数达11.7万人。
日前,天津大学教授焦魁团队成功研发超高功率密度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其性能比...
市委十二届四次全员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统筹抓好科学技术创新和产业焕新,...
上一篇:Engine怎样读 英语Engine怎样读
下一篇:灵活用工平台十大品牌 代发工资的平台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