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晶澳科技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来源:乐鱼体育官方网站    发布时间:2024-05-01 03:31:45

  近年来,随着光伏发电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迭代,光伏产品的量产技术逐渐进步和成熟,光伏产品性能稳步提升、生产所带来的成本不断下降,持续降低光伏发电成本,不断的提高光伏发电的竞争力,为光伏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自21世纪初以来,光伏行业步入爆发式增长阶段,受国际经济发展形势、贸易摩擦、技术迭代等因素的影响,2011年至2013年全球光伏行业市场增速放缓,但总体上仍是上升态势。自2013年以来,在行业技术慢慢的提升的推动下,光伏发电成本持续下降,同时传统光伏市场复苏,南亚、东南亚、澳洲、拉美及中东地区等新兴光伏市场迅速崛起,全球太阳能光伏产业加速发展,光伏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根据国际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署(IRENA)在《全球能源转型展望》中提出的1.5℃温升控制情景,到2030年,全球可再次生产的能源装机需要达到11000GW以上,其中太阳能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约占新增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电能力的90%。根据BloombergNEF统计数据,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达444GW,同比增长76%,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在全球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发展以光伏为代表的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已成为全世界共识,再加上光伏发电在慢慢的变多国家成为最存在竞争力的电源形式,预计全球光伏市场将持续高速增长。

  光伏发电的主要市场目前集中在中国、美国、欧洲、印度、巴西等,但随着光伏发电成本的迅速下降,众多的新兴市场如东南亚、拉美、中东等均在积极规划GW级的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根据欧洲光伏协会(SPE)报告数据,2023年全球共计32个达到GW级别以上光伏装机的国家地区,较2022年新增6个国家地区,预计2024年预计达到39个,2025年预计达到53个,新兴市场不断涌现,市场潜力巨大。

  自巴黎协定以来,尽早实现“碳中和”、控制温升已成为全世界共识性议题。建立以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为主的能源体系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方法,光伏行业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2023年11月底,全球超过100个国家于阿联酋迪拜召开的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上达成重要协议,即在2030年全球可再次生产的能源装机容量增至3倍,至少达到11TW。根据国际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署(IRENA)2023年最新《全球能源转型展望》报告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为了将全球温升控制在1.5摄氏度内,到2030年全球光伏累计装机将至少达到5.4TW,意味着2023-2030年新增装机超过4.3TW,年均增长达544GW。

  近两年以来,俄乌冲突,巴以冲突及红海危机等一系列地理政治学变局对全球能源供应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维护国家能源安全、保障能源独立地位日益成为全世界各国首要战略议题,促使全球能源转型进程明显加快。以光伏发电等为代表的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呈现性能快速提高、经济性持续提升、应用规模加速扩张态势,形成了加快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世界潮流。根据国际能源署(IEA)预测,到2028年全部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电量预计达到14400TWh,总占比达到43%。到2027年,全球光伏累计装机量将超过煤炭成为所有电源形式中第一位。目前,中国、欧盟、美国等全球主要光伏市场区域及国家已纷纷制定光伏产业领域战略性目标,并围绕目标的实施明确重点任务与重要举措。

  中国:2023年4月,国家能源局印发《2023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明确了2023年风电、光伏的装机目标。其中提到,全力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积极推动“十四五”规划风电太阳能发电项目开发,2023年风电装机规模达到约4.3亿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达到约4.9亿千瓦,2023年光伏装机规模超越水电,正式成为全国装机第二大电源。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预测,2024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将达到 190-220GW,累计装机有望超过 810GW,光伏产业作为新能源的“主力军”,在我国“双碳”战略的深入推进下将在未来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欧洲:延续自2022年的能源危机对欧洲的影响在2023年内持续发酵,促使欧洲加速清洁能源转型,加大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力度。2023年 2月,欧盟发布绿色协议工业计划(GDIP),以提高欧洲净零工业的竞争力,并支持欧洲进一步推进向碳中和的转型。该计划将从现有的欧盟基金中拨出2,500亿欧元用于工业绿色化,包括为投资净零排放技术的公司可以提供税收减免。2023年3月,欧盟又陆续发布了欧盟委员会发布《净零工业法案》和《关键原材料法案》两项新法案草案作为GDIP的补充,进一步鼓励振兴本土生产,增强欧盟的投资吸引力,引导制造业回流,并降低欧盟对外部供给和材料对本地市场的影响。根据欧洲光伏协会(SPE)报告数据,欧盟光伏市场2023年持续快速地增长,年内新增光伏装机量55.9GW,连续4年增速超过40%,累计光伏装机量达263GW,增速达27%。乐观预测下2027年欧盟27国累计装机量将超700GW。

  美国:2022年美国拜登政府签署的《通胀削减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IRA)已对美国光伏产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2023年美国光伏制造和应用实现前所未有的增长。根据美国光伏产业协会(SEIA)与调查研究机构 Wood Mackenzie统计数据,2023年,美国新增光伏装机32.4GW,同比增长超50%,光伏新增装机占全部新增电力装机量超过一半。预计到2034年,美国光伏装机量将翻4倍超过650GW,2040年光伏将成为美国最大的发电方式,美国光伏市场长期发展的潜在能力巨大。

  经过多年的技术进步和重组整合,我国光伏行业已跨越了粗放型的增长阶段,逐渐步入集约型增长的健康发展阶段,通过引入新技术、新工艺、改进机器设备、加大科技含量的方式来加速迭代。目前,我国已成为全世界光伏产业链最完整、竞争力强、顶级规模、技术领先、光伏装机量第一的光伏强国,并拥有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尽管受地理政治学、贸易复杂化、供需情况变化等因素影响,中国光伏行业立足“双碳”战略目标,迎难而上,多措并举,推动行业持续稳定发展。

  2023年我国光伏制造端和应用端规模继续稳定增长。光伏应用方面,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统计,2023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216.88GW,连续11年位居全球首位,同比增长148.1%,其中,分布式光伏装机新增96.29GW,同比增长88.4%,集中式光伏装机120.59GW,同比增长232.2%,年内集中式光伏新增装机反超分布式。截至2023年底,我国光伏累计装机达609.5GW,9年位居全球首位。2024年一季度,我国光伏新增装机达45.74GW,同比增长35.8%。

  光伏制造方面,我国光伏组件与多晶硅产量分别连续17年、13年位居全球首位。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统计,2023年,国内多晶硅产量143万吨,同比增长66.9%;硅片产量622GW,同比增长67.5%;光伏电池产量545GW,同比增长64.9%;光伏组件产量 499GW,同比增长 69.3%。我国光伏制造中的多晶硅、硅片、电池片以及组件等主要环节产量同比增长均超过60%,同比增速较上一年均有所加快。另一方面,受年内行业各环节产品价格下降影响,2023年我国光伏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17.1%,较2022年的同比增长100%的增速有所放缓。

  2023年我国光伏产品出口的整体趋势是量增价减,且市场更多元化。2023年欧洲依然是最主要出口市场,约占出口总额的42%;亚洲占比从36%上升至40%。相较2022年,前三大出口市场占有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前十大市场以外的区域份额增加明显,出口市场多元化趋势凸显。另一方面,受产品价格下降等因素影响,2023年我国光伏产品出口总额约484.8亿美元,较上年同比下降5.4%。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共识日益深化,太阳能光伏发电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形式,发展速度迅猛,已成为当今世界能源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光伏行业规模与产业成熟度快速成长的过程中,受多项重要社会经济因素影响,行业发展整体呈现波动上升的周期性特点。

  政策因素在光伏行业的周期性变化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光伏行业的发展与政策风向密切关联,在全球绿色发展共识的背景下,各国产业扶持政策不断涌现,光伏市场规模、上网价格均有稳定的预期和保障。在可预见的未来,发生根本性骤变或重大转向的可能性很小。当前全球各国均在鼓励和扶持清洁能源发电,而太阳能是主要的清洁能源,因此,光伏行业受政策影响的波动周期也会相对较为微弱。

  市场需求的变化是影响光伏行业发展的主要的因素。一方面,光伏行业主要受到下游电力消费规模和电力能源结构两方面的综合影响,因而行业在整体上与宏观经济发展保持一定的同步性。另一方面,随着太阳能光伏发电在慢慢的变大范围的国家和地区实现“平价上网”,光伏市场逐渐从“政策驱动”向“需求驱动”转变,光伏行业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将更加敏感,并随市场需求的波动呈现周期性特点。随着全球各国电网的消纳问题浮上台面,各主力市场需求量开始上涨放缓,行业将出现分化,加速优胜劣汰步伐。

  技术迭代与产能优化更新同样是光伏行业周期性的重要推动力量。随着光伏技术的慢慢的提升,新型光伏材料、高效光伏组件以及智能化光伏系统等不断涌现,为光伏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同时,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需要经历市场培育期,在新兴技术逐步替代传统技术的过程中,企业往往集中大力投资布局新产能,短期内产业链各环节新建产能集中释放,造成产能周期性过剩,库存积压等问题。放眼长期,技术落后、成本高昂的产能将被逐渐优化淘汰,从而优化产业体系,并开启新一轮的行业增长周期。

  公司是行业领先的光伏产品提供商,同时也是国内光伏行业的先行者之一,已构建起包括太阳能光伏硅棒、硅片、电池及组件,光伏电站开发、建设和运营,光伏材料与设备在内的全产业链链条,成为光伏行业企业中产业链完整、结构布局协调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之一。

  公司近年来通过产能扩建与产业链拓展,逐步加强光伏产品的供应能力,满足下游市场需求的增长与多元化,巩固自身在光伏行业中的领军地位。根据第三方权威咨询机构PV InfoLink统计数据,公司2017-2021年组件出货量位居全球前三名,2022-2023年位居全球前四名,稳居行业前列。2024年 3月,晶澳科技作为第五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顺利通过复核,再次入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名单。

  公司一贯致力于光伏技术的研发和创新,研发重点为开发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新型结构,大幅度提升其光电转换效率,力求接近理论极限。与此同时,致力于大幅度降低新型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产业化生产所带来的成本,以太阳能光伏电池的进步带动整个利用晶体硅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链的技术和市场竞争力的不断的提高。目前,晶澳科学技术拥有晶硅、电池组件、系统、储能等多个研发中心,得益于完善的创新网络和坚实的创新能力,晶澳科技2023年入选工信部“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名单。

  公司立足于太阳能光伏产业链的垂直一体化模式,长期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光伏发电系统解决方案,主营业务为太阳能光伏硅片、电池及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太阳能光伏电站的开发、建设、运营,以及光伏材料与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等。公司生产工厂在国内和海外均有布局,国内主要分布在河北石家庄和邢台、江苏扬州、无锡、盐城和连云港、安徽合肥、上海奉贤、浙江义乌、云南曲靖和内蒙古包头、鄂尔多斯,海外生产工厂在越南北江。

  公司以主产业链“光伏产品事业群”为依托,逐渐完备组织架构,设立“智慧能源事业部”,加大下游光伏应用的投入,逐步扩大集中式、工商业及户用分布式光伏电站开发建设规模,同步探索多种光伏发电应用场景的开发,以及节能降耗、资源回收再利用、储能、碳管理等综合能源解决方案;设立“光伏新材事业部”,加强光伏新材料和设备的研发力量,包括光伏拉晶设备及辅助材料、光伏导电材料、组件封装材料等业务,为主产业链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保障供应的同时,持续减少相关成本贡献力量。

  公司坚持“抢抓机遇、稳中求进、提质增效”的指导思想,构建“一体两翼”业务体系架构,做强做大光伏智能制造业务,做精光伏新材料和设备产业,积极开发下游光伏发电应用场景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综合能源系统解决方案。

  公司采购上游原材料---多晶硅,利用单晶炉的拉晶工艺生产出硅棒,利用金刚线切割加工制作而成硅片。

  公司生产的硅片主要为单晶硅片,用于加工单晶太阳能电池。公司生产的硅棒、硅片大多数都用在企业内部的继续生产加工,少量对外销售。随着拉晶工艺持续改善提升,单晶炉的硅棒月产能快速提升,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大幅度降低,达到行业优秀水平。线切过程中使用的金刚线线径和单耗持续改进,大尺寸硅片的产能爬坡周期短、成本低,为公司高效率电池和高功率组件的技术迭代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公司上游生产的硅片,通过电池生产的基本工艺加工成电池片,公司的电池片大多数都用在内部继续生产加工成组件,少量对外销售。公司电池工艺类型主要为魄秀(Percium)电池技术及 n型倍秀(Bycium+)电池技术。随公司新建电池项目的顺利投产、达产,电池转换效率大幅度的提高,生产所带来的成本显而易见地下降,大尺寸电池在转换效率和生产所带来的成本上做到了行业领先水平。目前,公司最新的n型倍秀(Bycium+)电池量产转换效率已达到26.3%,工艺将持续改进,逐步降低电池生产所带来的成本,提高电池的性价比。

  公司生产电池片以及部分外购的电池片通过封装工艺加工成组件,组件是公司的主要终端销售产品,组件客户主要为国内外光伏电站投资商、工程承包商以及分布式光伏系统的经销商。公司主流组件产品有单晶多主栅半片组件、双玻/单玻组件、高密度组件等,产品规格主要有54片、66片、72片和78片。基于大尺寸硅片技术、高效电池技术、高效封装材料、高密度封装技术的高功率组件,能满足市场各应用场景主流需求。此外,公司针对客户的真实需求可对光伏组件进行定制化开发。

  公司以自身的研发优势为依托,开发了多款受市场欢迎的新产品。为推动产业链融合共赢,2023年发布了基于新一代尺寸矩形硅片的全新 n型组件产品 DeepBlue 4.0 Pro,采用晶澳自主研发的高寿命低氧含量和新一代尺寸的 n型182mm*199mm矩形硅片,叠加高效n型钝化接触Bycium+电池技术,电池开路电压(Voc)高达733mV,电池量产转换效率超过26%。同时,DeepBlue 4.0 Pro组件还集成了SMBB技术、高密度封装技术等提质增效技术,72版型组件功率可达635W,组件效率超过22.8%。相比行业主流的(2465mm*1134mm)182系列78版型组件,功率更优,新版型的开路电压降低了7.6%,既降低了系统BOS成本,也降低了组件的热斑风险。同时,DeepBlue 4.0 Pro组件还继承了DeepBlue 4.0 X组件的性能优势,具备很出色的发电能力和可靠性能。在发电性能方面,基于Bycium+电池技术的DeepBlue 4.0 Pro组件具有更低的衰减、更优的温度系数、更高的双面增益、更好的弱光性等突出特性。近期,我们发布了海上光伏等新产品,可以更加好满足未来客户的全场景应用需求。DeepBlue 4.0 Pro组件可以为用户带来更高的收益,经测算,在不同应用场景、不同项目类型、不同安装方法下,相比于p型组件,DeepBlue 4.0 Pro组件BOS成本可降低2%-4.5%左右,LCOE可降低2.5%-6%左右,相比于原有版型n型组件,DeepBlue 4.0 Pro组件BOS成本可降低1.4%-2.8%左右,LCOE可降低0.7%-1.6%左右,完美诠释了晶澳“为客户价值而生”的产品设计理念。

  智慧能源事业部聚焦集中式地面电站、工商业分布式电站、户用光伏储能电站三大业务,为各种电力消纳客户提供“多种能源协调互补、多种环节整合共洽、多种场景融合发展”的电力能源设计、建设和运营解决方案,通过光伏电站投资、开发、建设、运维、转让,实现健康稳定发展。

  凭借对光伏事业的深刻理解与业务实践,智慧能源事业部构建了“产品+系统”、“系统+服务”的“双+”发展的策略,即:以光伏发电系统为核心,智慧能源事业部整合研发储能系统等相关这类的产品,形成了集中式光伏电站系统、工商业分布式光伏系统、户用光伏系统、光伏离网系统的系统解决方案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强化相关环节配套服务,通过业主定制化设计、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能力,不断的提高电力工程设计施工(EPC)、电站智慧运维业务水平,为各类光伏电站应用场景赋能。

  为降低供应链风险、推动成本优化、提升综合竞争力,光伏新材事业部沿着“横向一体化”的发展思路,着力于光伏材料与设备领域,打造业务专业性及与主产业链的战略协同性。目前基本的产品有光伏拉晶设备及辅助材料、光伏导电材料、组件封装材料等。光伏新材事业部做好现存业务、保障供应的同时,不断的提高高技术产品比重,增强核心研发技术能力。

  公司生产产品所需采购的原辅材料主要为硅料、金刚线、浆料、玻璃、背板等。公司设置供应链管理部门负责采购计划的实施,实行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相结合的采购模式,面对原材料价格大大波动,供应链管理工作经受住了考验,供应链管理部门结合终端市场销售形势和上游原材料市场变化,持续与供应商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保障了生产所需的原材料供应,确保公司的正常生产,平滑采购成本,保障产品及时交付客户。

  公司按成本效益原则,主要采取“以销定产”的订单式生产模式组织生产,即以客户订单需求为指引组织工厂生产。同时,公司对部分需求量大的主流产品做少量备货。

  公司在国内外的生产工厂,已具备从拉晶→硅片→电池→组件的光伏全产业链生产能力。除了发挥国内生产工厂的成本优势,在东南亚生产工厂的光伏组件产品为全球客户,特别是北美市场客户保障供应。除了主产业链条外,公司辅以生产少量的辅助材料,保障辅材供应,推动辅材降低成本。

  一般流程上,结合各生产工厂的详细情况,生产部门会按照每个客户订单的产品类型、规格、交货期限等具体需求信息进行排产,最终由各生产工厂完成产品生产。同时,公司总部和各生产工厂制定了一整套的《生产流程管理办法》《安全生产管理程序》《污染物排放控制程序》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来确保公司生产活动和相关安全环保制度能有序的开展。

  公司产品最重要的包含硅片、电池及组件。公司生产的硅片、电池等中间产品少量对外销售或委外代工,绝大部分用于继续加工成组件对外销售。公司的销售部门负责国内及海外销售业务,海外销售团队实现了本地化,为海外客户提供高效的产品营销售卖和技术服务。针对全球不同光伏市场的特点制定差异化的销售策略,在新兴市场采取直销为主、分销为辅的销售模式,随着光伏市场的不断成熟,慢慢的变多的国家和地区的光伏市场分销比例大幅提升。

  在结算模式方面,根据合同付款方式的不同,部分项目会在生产前、发货前收到特殊的比例的预付款,销往海外项目一般会有采用信用证结算或者投保信用保险。发货完成后,公司会及时跟踪客户回款,并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

  公司研发模式最重要的包含两种,即“自主研发模式”和“与第三方合作研发模式”。

  公司以自主研发模式为主,企业具有一支高效的科研人才队伍,主要是企业内部培养的有科研能力和经验,精通硅片、电池、组件的技术骨干人员。公司在维护核心技术人员稳定的同时,大力引进优秀研发技术人才,以适应光伏行业快速的研发技术和生产的基本工艺迭代。针对光伏全产业链业务,公司成立了完整的研发技术体系,包括晶硅研发中心、电池研发中心、组件研发中心及系统研发中心,持续开展光伏领域的研发技术及生产的基本工艺改进。

  同时,公司也很看重同外部第三方的研发合作,“产、学、研”相结合是公司开展研发工作的重要模式之一,已与国内外多家知名的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及国际有名的公司建立了广泛的合作伙伴关系,引进及合作开发光伏前沿新技术,加快产业化步伐。同时,公司积极加入各标准组织/产业联盟,参与国家/行业光伏标准的制定和推广。

  电站投资建设所需的基本的产品包括:光伏组件、逆变器、汇流箱、箱变、电缆、支架等电气设备等,其中光伏组件产品为公司自产。事业部设立供应链管理部,负责采购计划的实施,实施集中招标采购和零星比价采购相结合的采购模式。

  经营模式上,主要有自主投资和合作开发两种业务模式。自主投资模式方面,通过市场研发人员主动寻找电站投资机会,获取电站建设指标,自主融资建设,并通过自行运维或者转让出售获取收益。合作开发方面,公司与客户(业主方)、其他投资商通过合资合作等方式,以建设-经营-移交(BOT)、合同能源管理(EMC)等业务模式获取收益。

  集中式电站业务,依照国家新能源大基地项目政策要求,以及各省市新能源发展规划和建设地方社会经济综合要求,公司与各地政府合作洽谈,开展集中式光伏电站投资建设,建成并网后自主运维发电,或通过第三方评估、客户洽谈、成本测算后按公允市场行情报价出售给其他新能源运营商。工商业分布式电站业务,事业部广泛联系重点减排企业、高耗能单位等进行业务洽谈,通过合作开发、EPC服务、合同能源管理(EMC)、电站投资、资产转让等模式获取收益。户用光伏电站业务,公司立足华北、华东市场,通过经销商开拓客户,以屋顶租赁、融资租赁、系统销售等形式开展业务,公司在电费结算系统、电站运维、资产转让、渠道管理方面提供售后保障服务。

  集中式光伏电站采用“全额上网”的售电模式,所发电量由电网统一调配,向用户供电,并由电网统一结算。

  分布式工商业电站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或“全额上网”两种售电模式,其中“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下,公司与客户签订EMC协议,通过价格协商,将发电量按照商定价格优先出售给屋顶资源业主,剩余电量由电网结算 ;“全额上网”模式下的发电量全部由电网统一调配,向用户供电,并由电网统一结算。工商业电站资产在 EMC协议到期或者业主有收购意愿时,出售给项目业主或者第三方。

  户用分布式电站通过“全额上网”模式结合“屋顶租赁”模式发展。户用分布式产品类型方面,公司同时推出户用系统产品,通过农户出租屋顶实现晶澳与农户共盈,拉动广大农村经济,巩固国家扶贫成果。

  公司研发模式最重要的包含两种,即“自主研发模式”和“合作研发模式”。企业成立了储能研究中心,深入研究“光伏+”在各领域的综合解决方案。

  储能中心采取自主研发模式为工商业和源网侧场景客户开发户外柜和预制舱式储能系统,利用自主研发的 1500V液冷平台技术,开发标准化系列新产品。采用合作研发模式为海外家庭用户开发户用电池系统、光储系统和储能系统系列产品。

  为降低总体采购成本,光伏新材事业部采取集中采购的模式。采购部门结合下游客户的真实需求和上游原材料市场形势,持续与供应商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保障生产所需的原材料供应,确保正常生产,平滑采购成本,保障产品及时交付客户。

  光伏新材事业部结合市场需求状况,除个别产品因单位价值大、技术迭代快等原因不主动备货外,大多数产品的生产皆采取“以销定产、适度备货”的生产模式。这样的生产模式以需求为指引组织生产,同时又对需求较大的产品保有适量库存,能够较好应对市场变化。

  光伏新材事业部以直销模式为主,以便于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更好地服务客户。在结算模式上,光伏新材事业部依据市场化原则确定结算账期,不一样的产品的付款方式、结算账期不尽相同。

  光伏新材事业部采用自主研发为主、合作研发为辅的研发模式。为有效把握光伏材料与设备技术迭代方向,光伏新材事业部慢慢地增加自主研发团队建设,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改良生产的基本工艺,不断降低生产所带来的成本,以期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

  自2010年起,公司便开始了从单一电池环节向光伏行业上下游纵深发展的历程,历经十余载的砥砺前行,现已构建垂直一体化的产业链,涵盖太阳能硅棒、硅片、电池及组件、光伏电站等多个生产应用环节。截至2023年底,公司光伏组件产能为95GW,硅片与电池产能达组件产能的90%左右,上下游匹配程度远高于其他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同时公司在拉晶设备及封装材料领域也培育出了新的研发技术和生产能力,充分的利用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数字技术,从研发、生产到运营销售,全方位提升生产运营效率,大大降低生产和经营成本,并在每个环节都建立了专业的人才团队和技术优势,通过深耕细作,形成了全产业链垂直一体化的技术和成本优势。

  首先,公司在光伏制造主产业链各环节实现了高度匹配的产能,确保了上游原材料的稳定供应,以此来降低了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对公司纯收入能力的影响,明显地增强了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其次,公司在产业链各环节实施全面、严格的产品质量控制,确定保证产品品质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在终端组件市场树立了企业质量品牌的影响力。此外,全产业链运营模式使公司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光伏行业的各个环节,各环节在供应链管理、生产制造、质量管控、物流运输和发电应用等方面协同运营,使公司产能利用率始终保持行业前列,产品生产效率得到显著提升。同时,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协调也有效降低了产品成本,进一步增强了公司的议价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公司从成立之初就树立了全球化的发展战略,在紧盯中国、欧洲、美国、日本等主要成熟光伏市场的同时,积极布局东南亚、澳洲、拉美、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公司在完善全球销售服务网络体系的同时,发挥国内生产工厂的质量、成本优势,供应国内和全球市场客户,同时,为更好的服务国际市场,公司在东南亚建设产业链垂直一体化生产工厂,在美国建设组件工厂,从而有力的保障海外市场,特别是针对国内光伏产品有贸易壁垒国家的组件供应,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组件产品。

  公司在海外设立了13个销售公司,销售服务网络遍布全球165个国家和地区,在欧洲和美国建设区域运营中心,把海外销售公司从单纯的产品销售职能升级为具备技术交付、客服、财务、法务、人力资源等一系列运营职能的地区运营中心,通过公司总部各部门对区域运营中心的专业赋能,结合未来的海外生产工厂和供应链能力建设,进一步形成当地完整职能的区域运营中心,为当地客户和合作伙伴提供更为全方位的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为客户新能源建设带来更大价值。

  此外,公司积极推进与新南威尔士大学等顶尖高校或光伏研究机构的合作,积极推进研发、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等于一体的“全球化服务全球”战略。

  公司全球化布局策略也有利于抵消个别国家或地区市场阶段性低谷及国际贸易摩擦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进而保持稳健的发展态势,并在技术研发、产线技改、设备投入等方面保持连贯性,形成良性循环,并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公司组件产品在全球各国家和地区的出货比例,基本与全球各国家和地区的新增光伏装机量比例相近,公司已在全球光伏市场建立起较为明显的全球化市场布局优势。2023年9月,福布斯中国发布“中国企业跨国经营50强”,晶澳科技凭借在全球化发展的突出表现登上榜单。

  晶澳科技始终坚持 “量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的研发创新策略,持续加大研发创新力度,不断提升产品技术水平。公司拥有一支由科学家及国内外知名院校毕业的博士、硕士组成的专业团队,设有晶硅、电池组件、储能、光伏系统等多个研发中心,与美国、荷兰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公司的核心技术人员具备半导体、电子、化学、材料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对国内外最新光伏行业的技术特点及未来趋势具有深刻理解。同时,公司建立了完备的研发制度管理、规范及激励其研发活动,促进公司内部形成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的良好风气。

  在对研发的持续投入下,公司电池及组件技术始终保持着业界领先水平,主要体现在转换效率、功率、质量及成本控制等方面。目前,公司最新量产的n型倍秀(Bycium+)电池转换效率已达到26.3%,工艺将持续改进,进一步降低电池生产成本,提高电池的性价比。同时,基于硅基异质结技术的“皓秀(Hycium)”异质结高效电池研发项目中试转换效率稳步提升,通过一系列工艺提升措施的导入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具备大规模量产条件。针对多种全背接触电池、钙钛矿及叠层电池等前沿技术,研发中心积极研究和储备,保持核心竞争力。凭借优异的光伏组件产品,2023 年公司第八次荣获全球权威独立第三方光伏测试机构 PVEL (PV Evolution Labs)最佳表现组件供应商(Top Performer)荣誉。截至2023年底,公司拥有授权专利1,263项,其中发明专利285项。

  2023年,公司正式获批建设国家级“光伏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公司先后入选工信部 “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名单,并且光伏创新应用方案在联合国工发组织“Global Call 2023”全球方案竞赛中荣获三等奖。

  自2019年底公司回归A股资本市场以来,大力扩产先进产能,随着新建产能陆续投产,不仅为公司满足市场客户需求提供充足的产品供应保障,同时,大尺寸、高效率、高功率、低成本组件产品的产能和比例快速增长。截至2023年底,组件产能95GW,硅片与电池产能达组件产能的90%左右。按照公司产能规划,2024年产能一体化程度将进一步提升,各环节产能均超过100GW。公司在硅片、电池、组件等环节的生产规模均位于行业前列,自动化和智能化设备的普及,集控管理系统的推广大幅减少了基层操作员工的劳动强度和人数,进一步降低生产过程的人工制费,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的性价比,规模优势进一步优化了公司的资源配置,提升了管理能力,有利于各业务发挥协同效应,降低了公司的生产成本,增强公司在光伏行业中的竞争力。

  作为全球光伏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公司持续推进生产自动化、智能化,通过工艺技术进步和生产布局优化等来保障产品的质量。公司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和组件输出功率在全球光伏产品制造领域保持着领先的水平,产品品质也得到了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BayWa Group、Renew Power Private Limited、 Iberdrola Renovables S.A.U.等国内外大型战略客户的广泛认可,与全球优质的能源电力公司及光伏电站系统集成商等核心客户建立了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

  除了和大型战略客户长期合作之外,在国内、欧美、日韩等成熟光伏市场,工商业屋顶光伏发电和户用光伏发电应用市场份额逐年递增,在成熟光伏市场,公司和当地的分销渠道向客户提供强有力的商业和技术支持,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渠道和客户粘性逐年增强,分销市场和客户的比例逐年快速增长彰显了公司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良好的声誉,成为光伏行业的标杆之一。同时,公司多次在欧洲、德国、法国、波兰、意大利、荷兰、瑞士、澳大利亚、越南等国家和地区获得EuPD Research“顶级光伏品牌”认可,2020 - 2023连续4年获得美国权威检测机构可再生能源试验中心RETC 颁发的“全面表现最优”荣誉,2014 - 2023年8次被全球权威独立第三方光伏测试机构 PVEL 评为“最佳表现”组件供应商,被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评为一流可融资品牌,蝉联PV ModuleTech可融资性AAA评级,并荣获IFF全球绿色金融奖。公司产品获得TV莱茵“质胜中国”光伏组件户外发电量优胜奖、TV北德“光-储质效奖”等多项权威奖项,是公司技术实力和质量可靠性的重要体现。

  公司坚定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持续探索以数字化和智能化赋能业务发展的方法路径,通过在生产工厂部署 AGV车、5G网络、人工智能等智能技术,大幅降低了一线员工数量,大大减小员工的劳动强度,提升员工劳动效率和产品质量;覆盖各生产环节的生产管理系统,与各核心业务系统全方位集成,实现了生产、设备、工艺、质量、仓储、运营、IE等各业务部门的数据及业务流程的全面互通互联,生产执行过程的可视化管理,为各基地逐步实现实时管理决策及提质、降本、增效提供了有效的数字化支撑。公司自研产线故障管理系统,实现了产线管理者快速掌握产线问题和故障预警。智能制造的推广,大幅提高了产线产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性价比,增强了晶澳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公司发挥大数据技术优势,基于图像识别的人工智能技术在生产线大规模应用推广,大幅提升了产品质量检测效率,减少的产线员工人数,提高了生产效率。通过部署和完善一系列数字化运营管理系统,各系统平台数据实时共享,实现供应链管理可视化,持续业务流程优化以提高运营效率,提高库存管理的准确率和运作效率,大幅降低库存及管理费用,订单交付更加准时可控,提升客户满意度。公司运营管理涉及的主要经营指标量化、可视化,为公司运营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及时应对复杂多变的全球光伏市场需求。公司已将数字化、智能化作为企业转型升级的加速器,着力推进和提升在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方面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切实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夯实企业核心竞争力。

  经过多年的持续经营,公司已建立起一支经验丰富、结构合理、技术精湛、团结合作的先进管理团队,已形成了相对完善的轮值工作机制,保障了管理团队的稳定和管理决策机制的科学规范。公司核心管理团队投身于光伏行业十多年,长期致力于光伏行业的未来发展,始终坚持为客户提供专业产品及服务的理念,对全球光伏行业的技术及业务发展路径、未来趋势等也有着深刻的理解。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技术设备不断更新升级、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销售客户范围日益增长,在行业多变的情况下,公司管理团队沉着应对、认真履职,不但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和管理经验,也经受住了考验,提升了公司经营业绩,保证了公司稳健发展。公司净利润、净利率、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总资产周转率等多个经营管理指标位居行业前列。2023年底,公司推行企业管理联席制工作机制,加强公司内部的协同合作,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进一步提升企业管理运营效率。

  自2019年正式回归A股市场以来,公司以持续的技术创新、稳健的财务优势和发达的全球销售与服务网络为依托,“一体两翼”的发展的策略为导向,在行业影响、经营效率、科技创新、持续发展、市场开拓与节能减排等行业指标中均名列前茅,逐步建立企业综合竞争力优势,产品与服务备受国内外客户的认可,多年荣登“《财富》中国500强”和“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榜单。2023年,公司蝉联“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和“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分别位居第137位和第87位,并首次入围2023中国企业500强名单,位居第320位。

  随着全球性能源结构性短缺、环境污染和气候变暖问题日益突出,积极地推进能源革命,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加快新能源推广应用,已成为各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随着光伏技术的进步,光伏发电成本不断下降,光伏已成为最具竞争力的清洁能源。经济社会发展带动用电量不断增加,全球各国加速推进“碳中和”进程,以及各国日益重视能源安全,光伏成为各国能源转型的首选。市场需求驱动将推动光伏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

  公司坚持以“稳健增长、持续盈利”为经营原则,加大市场销售力度,稳步推进新产能建设,持续优化供应链管理,快速提升研发工艺技术水平,推出人才激励计划,有力的保证了公司经营业绩持续稳健增长。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155,617.7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7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703,949.0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7.21%;公司报告期末总资产为 10,658,946.61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3,511,618.33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充分发挥自身的全球市场营销服务网络优势和品牌优势,进一步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带动公司电池组件出货量再创历史新高,报告期内,公司电池组件出货量57.094GW(含自用2.156GW),其中组件海外出货量占比约48%,分销出货量占比约27%。公司的销售服务网络已经遍及全球165个国家和地区,在境外主要国家设立了13家销售公司,并且针对欧美两个主要成熟市场,设立区域运营中心,加强人力、法务、财务、交付等运营职能,提升服务能力,稳步推进公司的全球化战略布局。

  公司的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强化, 多次在欧洲、拉美、澳大利亚、非洲、中东北非、东南亚、德国、法国、波兰、意大利、荷兰、瑞士、菲律宾、尼日利亚、智利、巴西、越南等国家和地区获得EuPD Research “顶级光伏品牌”认可,2020- 2023年连续4年获得美国权威检测机构可再生能源试验中心RETC颁发的“全面表现最优”荣誉,2014 - 2023年八次被全球权威独立第三方光伏测试机构PVEL评为“最佳表现”组件供应商,被 BNEF 评为100%可融资品牌,蝉联PV ModuleTech可融资性AAA评级,公司产品获得TV 北德“光-储质效奖”等多项权威奖项。此外,产品也获得法国碳足迹认证、挪威和意大利EUD 评估等多个环保证明,晶澳产品在全生命周期的绿色、低碳得到权威认证。

  光伏产业发展的核心是“降本、增效”,而技术进步是最主要的手段。公司长期持续支持研发技术和工艺创新工作。公司研发团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技术研发为基础,工艺创新为抓手,持续加大研发力度,技术优势进一步强化。2023年研发投入44.46亿元,占营业收入5.45%。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自主研发已授权专利1,263项,其中发明专利285项。光伏技术不断迭代,电池技术百花齐放,公司坚定选择n型电池技术作为未来发展方向。n型电池技术具有高转换效率、抗衰减、温度系数低、双面率高等优势,有利于提高光伏发电增益、降低发电成本。报告期内,公司加速 n型电池产能建设,57GW n型电池项目陆续投产,量产的n型倍秀(Bycium+)电池转换效率已达到26.3%,并将持续优化,进一步提升效率和稳定性。同时,基于硅基异质结技术的“皓秀(Hycium)”异质结高效电池研发项目中试转换效率稳步提升,通过一系列工艺提升措施的导入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具备大规模量产条件。针对多种全背接触电池、钙钛矿及叠层电池等前沿技术,研发中心积极研究和储备,保持核心竞争力。

  截至2023年底,公司组件产能超95GW,硅片和电池产能约为组件产能的90%,其中n型电池产能超57GW。报告期内越南2.5GW拉晶及切片、包头20GW拉晶及切片、宁晋10GW切片、宁晋6GW电池、扬州20GW电池、曲靖10GW电池和5GW组件、东台10GW电池及10GW组件、石家庄10GW切片及10GW电池、邢台10GW组件、合肥10GW组件、包头四期5GW组件等项目顺利投产,各环节产能规模有序增加。此外,越南5GW电池、美国2GW组件、鄂尔多斯高新区30GW拉晶及硅片、30GW电池、10GW组件等新建项目按计划推进,按照公司未来产能规划,2024年底公司硅片、电池及组件产能均将超100GW。

  探索以数字化和智能化赋能业务发展,提高运营效率,助力降本增效。持续加强数据信息的团队和能力建设,提升信息安全建设和保障,完成了营销、制造、运营、物流、财务等管理系统的新建和优化。设立智能制造研究院,各基地智能制造水平不断的提高,多个单位获评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智能制造优秀场景”。

  公司顺利完成可转债发行工作,于2023年8月4日起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募集资金89.60亿元,用于“包头晶澳(三期)20GW拉晶、切片项目”、 曲靖“年产10GW高效电池和5GW高效组件项目”、扬州“年产10GW高效率太阳能电池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抓住产品技术迭代的历史性机遇,奠定在大尺寸n型产品产业化发展的领先优势。

  公司以拥有的部分光伏发电项目为基础设施资产,开展基础设施公募 REITs的申报发行工作,将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引入创新型金融工具,有效盘活存量经营性基础设施资产,提升资产周转速度,降低财务杠杆,优化公司资产负债结构,有利于公司在新能源领域投资的良性循环,助力智慧能源事业部轻资产运营转型,增强公司持续运营能力。

  目前,公募REITs项目已申报至国家发改委,并收到第一轮反馈意见,公司及相关中介机构正在积极组织相关材料,加速推进工作进展。

  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和对公司价值的认可,为了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司长效激励机制,综合考虑公司经营情况、业务发展前景、财务状况、未来盈利能力等因素,计划使用不低于人民币4亿元(含)且不超过人民币 8亿元(含)回购公司股份,回购股份将全部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12,483,600股,成交总金额为259,928,728.62元(不含印花税、交易佣金等交易费用)。

  公司以“共建绿色循环,共谋绿色发展,共创绿色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引,全面推行绿色制造体系,注重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广泛应用数字技术、智能制造,打造绿色智造工厂,已有 6个基地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捐赠2,000万元支持河北省防汛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持续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及时修订各项治理制度,提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层规范运作水平。

  公司连续两年披露可持续发展暨ESG报告,对外传递公司价值,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在“碳中和”时代,公司坚持“抢抓机遇、稳中求进、提质增效”指导思想,贯彻“高质量发展”基本方针,持续提升综合竞争力,实现韧性增长、稳健发展。同时,公司将深入推进“一体两翼”战略,将主业做强,两翼做专。光伏产品事业群强化竞争优势,持续巩固光伏制造领先地位;智慧能源事业部做专做强,不断扩大装机规模,拓展新业务,提升行业影响力;光伏新材事业部降本增收,在协同主业基础上,不断开拓新市场,拓展新产品或新服务。

  晶澳科技始终秉承“开发太阳能、造福全人类”的企业使命,以“稳健增长、持续盈利”为经营原则,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新能源科技企业。

  公司在落实“一体两翼”战略的基础上,坚持全球化、数智化、生态化的战略发展举措,以市场为导向,以人才为支撑,创新驱动,全球布局,做强做优,不断巩固和扩大竞争优势,将公司打造成为三大业务协同发展,集技术优势、渠道优势、规模优势、成本优势等于一体,具有核心竞争力、全球领先的新能源科技企业。一是增强市场竞争力,持续提升品牌黏性和影响力;二是增强技术竞争力,确保技术水平处于行业一流地位;三是增强两翼板块竞争力,力争做到各自业务赛道的第一梯队水平;四是增强全球化建设竞争力,早出成果、早见成效;五是增强数字化竞争力,推动公司全面数字化转型;六是增强企业管理竞争力,向管理要效益;七是增强人才竞争力,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024年,公司将保持加大研发投入,持续技术创新,稳步建设新产能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客户的真实需求,并持续推进产业链垂直一体化产能建设,进一步提升产能一体化程度,2024年末各环节产能均超过100GW。2024年度,PV Infolink预测全球光伏组件需求乐观情况下将达到近538GW,公司将进一步深耕全球市场,组件出货量目标为85-95GW。

  光伏行业的发展速度与质量受全球光伏产业政策影响较大。国内市场方面,尽管光伏行业已进入无补贴时代,但国家若出台新的有关并网消纳、储能配置等方面的产业政策,将对国内光伏行业的转型升级和光伏企业在国内市场的经营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国际市场方面,欧洲、美国强化制造业回流,光伏制造区域化趋势显现,各国光伏产业政策的动态调整及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的更新将对光伏企业在海外市场的经营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

  2022年以来,欧、美、印等国家和地区日益重视本土光伏产业发展的政策趋势显现,相关国家试图通过引导产业回流,重构全球光伏产业链供应链。2023年3月,欧盟发布《净零工业法案》及《关键原材料法案》,计划对光伏产品来源地、产品原材料均做出限制。目前,在反倾销、反补贴、反规避等传统贸易壁垒的基础上,以碳排放与环境、人权、技术专利为基础的新型贸易壁垒正在逐步形成、演化并升级,如欧洲碳边境调节机制提案(CBAM)、美国《尔强迫劳动预防法》,及欧盟《欧盟市场禁止销售强迫劳动产品条例》等形式多样的贸易壁垒。光伏领域贸易摩擦不断将给光伏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光伏全产业链涵盖多个环节,涉及大量原材料,任何一种原材料的供应安全都可能对整个行业带来巨大影响。近年来,受意外事件频发、产业政策限制以及大宗商品如石油、贵金属、基本金属等价格因素影响,光伏用多晶硅、胶膜、玻璃、银浆、焊带、铝边框、背板、石英砂等原材料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供需错配现象。此外,受国际贸易不平衡影响,全球货物流通受到了较大限制,国际物流成本波动较大。未来,光伏原材料的供应安全和全球物流系统的稳定将对光伏企业的供应链安全带来风险。

  自2021年以来,全球市场的迅速增加,不仅带动光伏行业内企业的产能扩张,还拉动了其他行业龙头企业的跨行进入。根据光伏行业协会不完全统计,截至到2023年底,国内硅片、电池和组件环节落地产能均超过800GW,产量分别达到622GW、545GW、499GW,均超过全球新增装机容量。随着产能、产量的释放,光伏行业阶段性过剩和结构性过剩趋势明显,光伏各环节价格走低。据统计,截至到2023年底,组件中标价格年底较年初下降超过40%,跌破人民币1元/W。

  光伏行业正处在技术快速迭代期,以N型TOPCon、HJT以及BC等为代表新一代电池组件技术市占率不断提升,这对尚未淘汰或升级的P型产能产生较大冲击;另外,TOPCon、HJT以及BC技术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博弈,再加上钙钛矿等前沿技术的提出和应用,给光伏企业未来技术选择造成一定的困惑。

  近年来俄乌冲突,巴以冲突及红海危机等一系列地缘政治变局事件带来了市场需求、物流运输、金融结算等多方面影响,可能对业务深度融入全球市场的各大光伏企业构成挑战与经营风险。

  光伏行业作为“走出去”名片产业之一,行业内优势企业均有较高比例的海外业务。在海外业务中,目前仍以外币结算为主,汇率的波动将直接影响国际化光伏企业的经营业绩。受各国财政货币政策调整、国际贸易格局与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汇率风险管理愈加困难。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太阳能盈利能力平平,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晶澳科技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国华盈利能力比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国电力盈利能力比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鄂尔多斯盈利能力优秀,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连云港盈利能力平平,未来营收成长性优秀。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是传播更多详细的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联的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上一篇:八大事件带你回顾风电的前半生

下一篇:空气轿车-搜狐轿车